会员登录 - 在线投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欢迎访问农村日报网!
当前位置:主页 > 传媒热点 > 正文

云南宾川县沙址村:古乐新韵润泽乡风

时间:2023-02-02 16:23 来源:未知 作者:雨菲 阅读:
农村日报讯:(通讯员:卜金宝   

   “今年春节是疫情放开后的第一个节日,我们鸡足山景区游客如织,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景象。我们鸡足山镇沙址村的洞经古乐,在春节期间大显身手,为游客们献上了一道精美的精神粮食大餐,吸引了更多的游客慕名而来。”2月1日,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鸡足山镇党委书记赵永胜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自豪地说。
   走进鸡足山镇沙址村,让笔者深切地感受到素有‘音乐活化石’之称的洞经古乐,不仅仅是促进了当地的旅游业,更是在推动当地新时代精神文明实践活动和乡风文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沙址村是佛教圣山鸡足山脚下一个古老的白族村落。村内几经修缮的文昌宫和那棵不知多少年的古树,承载着这个小村庄的厚重历史。每到入夜,从文昌宫内传出的古乐声,更为这个村庄凭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沙址村“洞经古乐队”在排练)
   据史料记载,洞经音乐于明永乐七年(1409年)由四川传入大理。清代,洞经音乐在云南得到普及,进入鼎盛时期,沙址村也不例外。或许是因为年代久远,便称其为洞经古乐。
   宾川洞经古乐的曲目,大多都以祈祷和平和歌颂先人为主题。这些经典的曲词曾一度在这里广为传唱,后因历史原因销声匿迹,纸片无存。从1999年开始,沙址村的退休教师杨用贤靠自己的回忆开始整理这些失传的乐曲。2004年,已经76岁高龄的杨用贤担心洞经古乐再次失传,不仅教会了只字不识的爱人寸文英演唱所有曲目,还将他整理出的8首古乐手抄稿交给了村民。2004年底杨用贤不幸去世,寸文英继承丈夫的遗志,后来在她的努力下成立了“沙址村洞经乐队”。她言传身教带动更多的人喜欢洞经古乐、学会洞经古乐,以保证古乐的永久传承。“沙址村洞经乐队”由过去的27人现在已经发展壮大到了63人。洞经古乐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寸文英也成为“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今年已经86岁高龄的寸文英依然在为洞经古乐的发展壮大奔波着。


(沙址村“洞经古乐队”在演出)
   “近年来,我们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对洞经古乐的挖掘、整理、传承工作,并因势利导注重发挥古代音乐对净化心灵、提振乡风文明的作用。”赵永胜如是说。
   杨诺是寸文英的第二个儿子,在本地从教30多年,去年刚刚退休,他感慨地说:“我们家就从洞经古乐中受益匪浅。”
   因为杨用贤和寸文英长期从事对洞经古乐的挖掘、整理、传承工作,孩子们耳濡目染深受影响,逐渐养成了忠厚老实、勤恳务实、尊老爱幼、团结和睦的良好家风,已经先后培养出了20个教师、3个医生、2个公务员、1个正团职军人。特别是杨用贤和寸文英的外孙字聪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年仅40岁的他已经是云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其作品多次参加省州县各级画展并深受好评,部分作品被主办方和私人收藏。

(寸文英的三儿子杨淼在帮她洗脚)
   “洞经古乐在推动我们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发挥的作用实在是太大啦!”已经退休在家的宾川县原统战部部长、县政协副主席杨树荣如数家珍般向记者讲述洞经古乐的故事。
   “沙址村洞经乐队”古为今用,适应新的形势任务需要,把党的政策、法律知识、村规民约、旅游文化等内容编写进洞经古乐,用这种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教育人、感化人。寺前村李某过去有贪恋玩麻将的不良习惯,影响了家里的发展。2021年,李某跟着“沙址村洞经乐队”学习拉二胡,在学习     传唱洞经古乐的过程中,使李某认识到了贪恋玩麻将的危害性,戒掉了不良习惯,培养了高尚的情趣,一心一意发展农家乐,成为村里的致富能手,家庭成为和谐幸福之家。

 
(沙址村全貌)
    过去沙址村环境卫生比较差,垃圾乱堆乱放;邻里之间不够和谐,矛盾纠纷时有发生。如今,在洞经古乐潜移默化的熏陶下,一个环境整洁,村风文明的新农村展现在游客眼前。
   墙内开花墙外香。沙址村的洞经古乐不仅名扬宾川县,其影响力已经扩散到了整个云南省,昆明、丽江、楚雄等地纷纷派人到沙址村学习取经。洞经古乐必将枯木逢春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向前发展的强音。

(责任编辑:雨菲)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