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在线投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欢迎访问农村日报网!
当前位置:主页 > 传媒热点 > 正文

鹳山游思

时间:2023-04-20 21:11 来源:未知 作者:雨菲 阅读:
农村日报讯:
   流经浙江中部的富春江,盈溢着如画的山水风景和丰富的人文景观。地处富春江中段的富阳,是一座滨江古城、历史文化名城。城东鹳山一峰独峙,临江石矶缓延渐入江流,山形恰似一只头吻探入水中觅食的鹳雀;且遍山古木,樟荫相覆,历史胜迹遍布,是富春江畔一处独特的自然文化景观,古城富阳的标志。十多年前的一个初冬,我来到富阳。登城东鹳山,观江湾碧流,踏江岸古道,穿老城巷弄,历史影像和满目新景交互闪现,思绪如一江流水悄然涌动。
春江第一城
   富春江古称春江,富阳素称春江第一城。两千多年前秦始皇统一中国分天下三十六郡,富春(富阳古称)即为会稽郡所辖县之一。世易时移,富阳此后县名、辖地多有变化,东晋时更名富阳并延续至今。富阳境内置邑筑城,历史上曾在西北隅,后浙移至苋浦以西,但城垣在岁月风雨中时建时毁。富阳城池奠定于明代。明《万历杭州府志》载:明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时任知县在旧城东南重修城池。城垣东连鹳山,西接苋浦,北带后河,南临富春江。此处“形势雄伟,内气充厚,春江萦带乎其南,群山旋绕乎其北,山川具有自然险固”。重修的城池周广六里,城墙厚一丈六尺,高一丈四尺,雉堞一千二百垛。建有谯楼四座,辟四城门:东昇平(鹳山西麓),南萃和(南门埠),西康阜(恩波桥东端),北达顺(今达夫路、桂花路交叉口)。明隆庆年间临江处增辟文明门,上筑石亭称燕城楼。城内以东西向的富春路即老街为主干道,连通南门街、三思街和纵横分布的七巷八弄。明清两代至民国历四百余年,富阳城池、街巷分布大体格局基本延沿。
   富春江西接新安,东连钱塘,行船上可溯桐庐、建德、淳安、徽州等地,下行可达杭州、宁波、嘉兴,经古运河直抵苏州、上海并与海外联通。沿岸广大区域的各种山产山珍,通过山间狭道、涧流支脉向富春江汇聚,依托运输量大、费用低廉的水运,进行着商品的屯积、贩运,交换、贸易。由此,徽商、浙商兴起并弛骋明清数百年,沿江两岸的城镇也得以繁荣兴盛。古城富阳因其位置、水域、设施等便利,成为富春江畔一处重要的商旅集散地。当年,城西城南临江沿岸建起了水埠码头,方便商旅和长短途运输船只停靠;滨江千米老街富春路商铺店肆屏列,本地和外来客商穿行,在此从事着产品交易、器具制作、茶楼旅舍等生产经营和服务。城西富春江支流苋浦,连通着北部山丘区各长短水道。载着山区特产的木船竹筏,穿梭、汇聚在苋浦入江口,白日桅帆重重,夜晚灯影不灭。历史上特别是明清之际的很多年间,富阳为东南富庶、繁盛之地,富阳城作为商贸重镇,是富春江上一颗闪亮的明珠。
   古城富阳依山临水,环境优美,历史文化景观独显特色。城东鹳山虽不高峻却系名山胜水。三国东吴时此山即建有道观。山南临江石矶之上有“严子陵垂钓处”石碑,近水石壁镌“登云钓月”,传为宋代苏东坡游历此处所遗墨迹。相传旧时秋月之夜,鹳山脚下的江面,有老龟浮游吞吸月影,神异之“龟川秋月”为古春江八景之首。半山腰“春江第一楼”,为清同治年间在旧迹上重建,登楼眺望,江水澄碧风景如画。山中胜迹多处,鹳山作为历史文化名山声播远近。老城西端、苋浦入富春江口的恩波桥,历史悠远。初为木桥名永济,南宋时改名“恩波”,明嘉靖年间改建成一座长57米、宽6米的石砌拱桥。清光绪《富阳县志》曾载:“恩波桥跨苋浦,新雨初霁,船过桥下,雨滴蓬窗不住,夜则淅沥声更觉爽耳也”。诗意佳境的“恩波夜雨”为旧时春江八景之一。古桥古浦,恩波桥历经数百年风雨,静卧长波。此处现已建成文化公园。富阳城西的鹿山濒江而立,林密景深。鹿山脚下新建的东吴文化园,占地数百亩。园内城门楼、三孙殿、鹿山书院、东吴街市等建筑群古朴、宏伟,园林、雕塑及湖泊、绿地等布景精致、阔大,彰显了富阳作为三国东吴大帝孙权故里的历史文化特色。穿越密林,登临鹿山阁,但见群山环绕,江水浩荡,两岸城区新景历历在目。
 
澄江静如练
   富春江长达110公里,两岸群山连绵,江水澄碧如练,长空无烟,景色奇绝,自古就有“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之誉。富春江在富阳境约52公里,一川江流风景如画。山水清韵触动着历代文人墨客的情思,富阳也诞生了如唐代诗人罗隐、元代画家黄公望等一代代诗画名家。黄公望一生遍游富春山水,晚年在富阳城东庙山坞结庐隐居,创作出了《富春山居图》这幅惊世画作。这段风景如画的江流中,有桐洲、王洲、新沙、月亮等十多个大小沙岛,岛上绿野平畴,水岸金沙耀目;分布着许多名胜古迹、古埠村镇,如历史上商贸重镇东梓关、历史文化名山鹳山等,青绿山水间满漾着人文流彩。
   富阳城位居春江中段的北岸,天目山余脉横亘西北,仙霞岭青峦蜿蜒东南,东西北三面有连绵的山岭环绕。旧时的富阳城,静卧在一个半圆的谷地中,一江春水流淌在古城池脚下。富春江水自西南而来,进入富阳城西鹿山关锁后,折而东流,江面豁然开阔;江水流至城东,冲阻于横亘半个江面的鹳山石矶,水流折返回漩,形成一处阔大、宽泛的江湾。这片开阔的江面,水深流缓,波光荡漾。秋冬枯水季节,晴空高远,江水碧澄如练;静流明镜般地铺展开去,映着两岸连绵青山、临水景观和城中街建的倩影。唐代诗人罗隐有诗句描绘此景:“远岸平如剪,澄江静似铺。”而当月夜降临,开阔的江面又呈出另一番韵味、别样的诗意。流霜似的月华悬在澄明的空中,江面浮动着万叠细碎的银波,江水不声不响地回旋轻漾,悄然向东流去;临江水岸街市的线影、江中迷濛青黛的沙渚,静静地躺在霜华似的月辉里。月夜的江湾,山光水影若隐若现,远山近岭如梦如烟。
    古城富阳脚下这片开阔的江面,两岸景致永不褪色。鹳山脚下至苋浦入江口的老街富春路一线,旧时是商贸繁盛之地。房屋楼阁、临水石埠以至街巷里弄,都融入了春江岸景。从新安江、富春江上游而下的帆船常在此停泊、集散,远近山丘区农地山场的产品多在此上市、出售,当地商贾与外县、外省的商业往来频繁。富春路这条初由砂石后以青石板铺成的老街以及临街巷弄,随处可见商行、货栈以及为商旅服务的茶楼、酒馆、客栈,喧嚣市声与澄碧的江水相接相融。世易时移,古城脚下一湾江水回旋东流、烟霞依旧;古街几经整修如今已建起了沿岸游行步道,布以廊亭台榭、绿荫广场及人文雕塑等,成为一条集观光、旅游、休闲等为一体的近水绿色长廊。澄江如练,青山如黛,古城富阳尽显水城之灵、江城之秀。
     富阳城南这片澄碧、宽泛的江面,贴近南岸有一狭长沙岛叫中沙岛,长达两公里,宽约半公里。初为无人岛,元、明时期方有乡民垦荒耕种。历史上岛地曾遍植乌桕,水边又多生芦苇,桕叶红,苇花白,众多鸟类择此处栖息。有古诗状描此景云:“秋水涨平沙,秋风送落霞。阁江一行雁,飞入白芦花。”勾勒出一幅奇异、幽静的澄江平沙落雁图。现中沙岛已与南岸相连,富春江第一大桥穿岛地而过,跨江连通东部新城。鹳山东南,江水回旋东流而下,一片状如绿叶的新沙岛浮在江流之中。新沙岛面积四平方公里以上,绿树成荫,金沙铺地,四面环水,环境幽静。岛上有大型天然淡水游泳场,与之配套的度假村、生态农庄及杉林大道、花卉果园等设施景观。立于鹳山之上俯瞰這片开阔的江面,中沙岛水岸园林生态景观清晰可见,新沙岛绿野平畴金沙镶岸,江流澄静,一川美景尽收眼底。
                      
 长天一征鸿
     富阳古城的富春路,东起鹳山,西连苋浦之上恩波桥,濒江临水,历史上曾是城区主街,商贾云集。与富春路垂直交汇的巷弄内商住间杂,房屋多由富商富户择地自建。有一条小弄旧称满洲弄,长不过百步,青石铺地,苔覆其上,直抵江滨。幽巷内坐落着一幢旧式三开间两层砖木楼房,一圈低矮的砖墙围成一个院落。楼主郁家曾是殷实富户,后家道中落。清朝末期,郁家有三个男孩先后出生在这里。其中最小的男孩取名郁文,字达夫,在这座小楼度过了童年和少年。上世纪初1909年一个春日的上午,年仅十四岁的郁达夫走出这幢小楼,踏着小弄内石板道来到江边。乘上开往府城杭州的航船,从此开始了他出外求学和踏入人生的茫茫旅程,也开启了他求索、孤独、抗争、奋斗的悲壮人生。
     郁达夫自幼聪明好学,七岁入私塾启蒙,九岁即能赋诗,十四岁在县立高小毕业,即赴杭州、嘉兴等地读书。1913年十七岁那年,随兄长郁曼陀东渡日本求学。他初始学医后转学经济,但终于无可遏止地爱上了文学和写作,并于1921年发表处女作《沉沦》。1922年回国后,郁达夫先后在北京、武汉、安庆、广州等地兼任教职等,后大多时间居住上海、杭州,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新文学运动。其创作以《沉沦》、《薄奠》、《迟桂花》等小说为代表还有散文作品,浪漫主义的感伤忧郁、率真大胆的自我坦露、深沉的爱国情感和追求自由的苦闷渴望,以浓情笔触、清新文字予以展现,在“五四”时期文坛独树一帜,并获巨大声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的1938年,郁达夫赴新加坡担任《星洲日报》副刊编辑,兼及主笔主编,写下大量政论、时评和文艺杂论,并从事华侨文艺团体、抗日救亡等工作。这时的郁达夫,已成为一名以笔为刀枪、满身热血的文化战士。新加坡沦陷后,郁达夫逃亡到印尼的苏门答腊,隐姓埋名,终因其暗中保护进步人士等,于1945年惨遭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一代文豪志士就这样过早地、悄无声息地殒命异国他乡,令人痛心痛惜、悲愤悲叹!
    富阳城南的幽巷中,郁家这座带着院落的小楼,曾是少小柔弱的郁达夫庇护之所。二楼一间面南的小室,是他少小苦读的书屋。在这处居室中,推窗眺望春江碧水和远岸青山,少年郁达夫曾苦思:“我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大起来呢?我要到什么时候可以到这像天边似的远处去呢?”愁思遐想催生了少年行走外面世界的渴望。郁达夫终于走出去了,如同一只鸿雁,飞向东西南北、异国他乡,却最终没能飞回故国故园。令人欣慰的是,他的一腔抗日情怀和血洒异域,故国故园没有忘记,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即予以革命烈士的追认。富阳城东鹳山之上的“松筠别墅”,已辟为郁达夫与其兄长郁曼陀烈士史料陈列室;近旁“双烈亭”肃然静立,“双松挺秀”等亭额、柱联给予了他们应有的评价。郁家宅院当年所在小弄改建更名为“达夫路”,周边民宅外迁建成了“郁达夫广场”。广场上塑一尊郁达夫雕像,其身着长袍,手执书卷,目光远视,依旧游子模样。郁氏故宅辟为“郁达夫故居”,小楼修复如旧,粉墙黛瓦,坐北朝南,面向富春江。故居内摆布简朴、庄重,厅堂悬挂着当年鲁迅先生等名家的题字、书画,二楼书屋陈设着郁达夫生前遗物。推窗望去,郁达夫广场绿树青葱,枫叶澄黄;富春江水澄明静碧,水天一色。此情此境,让人不由地想起郁达夫《离乱杂诗》的名句:“便欲扬帆从此去,长天渺渺一征鸿。” 生发出对故人无尽的景仰和忆念。
   
  作者简介: 张从柏,1958年出生,曾为中学教师机关公务员。其散文作品见于<< 少年文艺>><<中国青年报>><<中国旅游报>><<安徽法制报>><<作家天地>>等报刋杂志。

(责任编辑:雨菲)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